0516-83379692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理论 > 活动报道
百舸争流,文化自觉时代的赏石文化魅力
发布时间:2020-08-17                  作者:Admin                 点击次数:1029


4月13日下午,由齐鲁书社联合观象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国赏石理论建构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赏石美学》新书发布会于徐州市和平东路观象博物馆召开。


私企文化机构策划进行赏石理论构建的学术研究,弥补了个人研究资金匮乏、且长时间难以深入的不足,将成为现有赏石文化研究的生力军,以高度文化自觉为赏石文化理论研究提供有益补充。


出席本次研讨会的嘉宾有:原中国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研究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岳峰,南京大学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周晓陆;历史学博士、《中国文艺评论》副主编胡一峰;中国观赏石协会原理论部主任、地质专家王纪民;资深赏石评论家文甡;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原政委,少将张训彩;资深赏石评论家俞莹;《宝藏》杂志总编辑陆舜冬;南开大学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美学学会会长周志强,以及全国赏石界专家、国内部分赏石协会代表、资深收藏家,中央及江苏徐州和全国多个地区的媒体记者,齐鲁书社总编辑傅光中,《中国赏石美学》作者、观象博物馆理事长李昌银等。



会议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侯仰军先生主持。本次会议围绕中国赏石美学理论体系构建展开,会议上岳峰、周晓陆、胡一峰、文甡、张训彩、俞莹、陆舜冬、周志强发表演讲。



各位嘉宾的演讲各有亮点。演讲中,岳峰表示,关于赏石理论构建,首先,在研究赏石美学上,我们不必受西方影响,其次,可以从地质学方向研究;周晓陆表示,我们应将赏石理论普及到社会的每个角度;胡一峰表示,中国赏石理论构建需要有明确的学术指向,石头如何变成艺术品的路径、方式;文甡提到了唐代赏石对后世的影响,以及洛阳对中国赏石文化的贡献;张训彩表示,赏石若要作为学科,需要可溯源,有史、论、专;俞莹表示赏石需要有一个赏评标准;陆舜冬从“正当时、正当做、怎么做”三个方面分享了赏石现状;周志强对各位嘉宾的发言做了简要总结,并就赏石艺术发表了感想。
















本次研讨会进行跨领域的高水平赏石美学理论研讨,各方共同努力,中国赏石文化建设将会越来越好。



文字来源《宝藏杂志》

此书目前在京东、当当网上热销,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有售。

咨询热线:0516-83379692



上一条:汇聚 荟萃 丨观象博物馆灵璧石精品展今日隆重开幕
下一条:有一种美,叫灵璧石雕
您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