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石之乡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黄 镛
2008年3月9日,灵璧县的干部群众欢天喜地的在出产“天下第一石”的渔沟镇举行了盛大的“中国观赏石之乡”揭碑仪式,这个仪式进一步鼓动了灵璧县以及周边地区灵璧石爱好者和经营者的热情,相信大家的干劲会更加高涨了。
看着大家的欢欣鼓舞的样子,我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干劲该往哪里使?有朋友可能会爽脆地回答:这有什么可琢磨的?多出石、出好石呗!事情果然这么简单吗?有没有更出效益和趋向于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模式呢?
一、从四大名楼、自然山水、古代观赏石的文赋看文化注入的巨大价值
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子李元婴受封为滕王,做洪州(今江西省南昌市)都督,在那里建一巨阁,世称“滕王阁”。这座阁的命运在公元675年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这一年,被后人称为“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路过洪州,参加了许多士夫贵胄在滕王阁上的宴会,并当场写下了《滕王阁序》这篇流传千古的美文。王勃在阁上凭槛远眺,他的视野中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回观阁中诸君,感叹:“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沟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举杯畅饮,抚案抒怀:“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篇《滕王阁序》,使滕王阁从此名声大振,逾千年而不衰。
唐朝开元年间,大才子崔颢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的这一首千古绝唱,使黄鹤楼誉传华夏。后来诗仙李白游黄鹤楼,钦佩地吟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唐代另一位诗人王之涣,登临位于山西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县)黄河岸边的鹳雀楼,提笔写下至今仍家喻户晓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诗虽只有20字,但意境宽广,想象丰富,气势奔放,哲理生动。鹳雀楼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永志不忘的天下名楼。
公元1046年,岳州太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写信求与他志同道合的北宋名臣范仲淹为楼作记。范仲淹酝酿于心,挥笔作成大气磅礴、气象万千、情理深远的《岳阳楼记》。在范仲淹笔下,岳阳楼外洞庭湖的景致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霪雨霏霏之月,湖上满目萧然,会使人感极而悲;及至春和景明之日,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又使人心旷神怡、喜气洋洋。范仲淹则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振聋发聩的名句。这种情真理厚的名言,使后人每当听到岳阳楼这个名字,就会振奋起国家民族为重的高尚情怀。
试想,如果没有《滕王阁序》、《黄鹤楼》、《登鹳雀楼》、《岳阳楼记》这样的名作,中国怎存续下这种溢肆着人文精神的名楼?天下之楼多矣,当今的世界各地乃至中国的各大城市,摩天大楼数不胜数,能像中国从古至今一直牵动着人们思绪和情感的楼却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这就是文化的神奇效应,是文化融入人文景观的神奇效应。
事实上,国内好多自然景观也因有名文描述,继而名气大振,比如陶渊明作了《桃花源记》后,至今到湖南常德游览桃花源人的与日俱增;比如苏轼荡舟于江西湖口县的石钟山下和湖北黄冈县的赤鼻矶下,写出《石钟山记》和前、后《赤壁赋》使这两处崖山成为了人们向往的游览胜地。这些都是将文化注入自然景观而使自然景观获得了文化声望的生动例子。
直接体现观赏石运营模式的,要数古代的一些名石。比如大书法家米芾写过“研山帖”的灵璧“研山石”,比如苏轼为之作过诗的“雪浪石”,比如蒲松龄收藏并题诗的“蛙鸣石”等等。这些石头经过文化名人的内涵挖掘和美学赞誉,附加于石上的文化所带来的价值已经远远高于当时石价的多少倍。
二、注重对观赏石的文化注入是观赏石之乡提升运营模式、增加经济效益、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必由之路
有学者说,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这几个文明发展阶段。知识经济的前期主要表现为高科技经济,而近十几年来,文化创意经济迅猛崛起,这标志着人类社会新阶段的来临。文化创意产业是继高科技经济之后领先的经济业态,是二次现代化。文化创意对地区经济的拉动和引领将起到巨大作用,而且往往成为地区经济能否具有后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天赐灵璧县这方宝地出产灵璧石,这不是工业用途的矿石,也不是用于佩带和装饰的宝石,而是深蕴着文化内涵和彰显着美学意蕴的观赏石。对于矿石的运营,人们要写清楚它的化学成分和自然属性及产业用途;对于宝石的运营,人们要写清楚它的宝石类别和等级;而对于观赏石的运营,人们则要写出每一方高档次观赏石的个性艺术特征或文化含义的赏析,起码要为每一方独具个性的观赏石命一个艺术性的名字,这个赏析和命名的过程就是人的文化创造过程。观赏石属于视觉艺术品,而对视觉艺术的人文创造正属于文化创意产业范畴。所以我们可以说,灵壁石是天生就具备进入文化创意产业资格的特殊商品。
在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起核心作用的生产力要素是不一样的:农业经济阶段是自然力,工业经济阶段是资本和机器,文化经济阶段则是人文精神和知识、技术的有机结合。灵璧石的采挖、清洗、底托造制,仅用农业经济和作坊手工业经济的劳动手段就可以完成了;而灵璧石的挑选、底托设计、命名、赏析,则属于文化创意的范畴,这些活动正是挖掘和提升灵璧石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必要行为,在这些方面投入多大力度、具有多少创造,自然就成为关系到灵璧石产业能否长足发展的主要因素。
在文化创意活动中,主要的就是充分运用和发挥文化生产力的作用。文化生产力,指的是创作和制造文化产品及提供文化服务的社会能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文化视作生产力的层面,意义是很重大的:生产力中文化要素(知识、技术、文化理念等)的增多,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质的转变;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意味着人类资源观的根本转变。
人们普遍承认,观赏石的艺术是一门发现的艺术。人们对观赏石的艺术发现、文化发现、并将这些发现用美妙隽永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过程,就是向观赏石这种自然资源注入文化资源的创意过程。灵璧石产业有资格有理由跻身于创意产业,正是因为灵璧石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创意的空间。这个空间是视角的空间、精神的空间、文化的空间、灵魂的空间。视角在这个空间中穿梭,精神在这个空间中翱翔,文化在这个空间中激荡,灵魂在这个空间中升腾。这是人与石交流的过程,是人的发现与创造凝合的过程,是美妙的创意过程。在这个创意过程中,人类的文化资源注入到灵壁石的自然资源中,灵壁石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提升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同时提升了。这里当然要注意,文化资源注入到灵壁石的自然资源中,不可以是凭空的垒砌溢美之词,而要在准确恰当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例如我们不可以作出像《岳阳楼记》这样水准的大作用到门口的一汪小池塘上,因为这样不是文化创意,而是文化造假。真正的创意是个性化的、独特的,正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没有相同的两块石头,也不会有相同的两个洞庭湖和重复的《岳阳楼记》。文化创意(创造)是一个极其严谨认真的人类智力劳动,是厚积薄发的功夫,不可以粗率对待。
我们有理由说,灵璧石产业应定位于文化产业,其主导要定位于文化创意产业。这里也有必要说,相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要求来说,近二十年的灵璧石运营模式还比较粗放,很多文化发现工作和开掘工作尚没有做到位,这不仅是文化资源的失漏,也是经济资源的失漏。在实践中,一些成功的文化发现和文化注入的例子让我们看到,文化创意比较到位的高档次观赏石,名声远播,价值飙升,文化影响力和经济价值都得到巨大的提高。
灵璧石的文化创意对灵璧石产业的经济拉动和引领会起到巨大作用,并将成为灵璧石产业充满后劲、进入高品质可持续发展态势的关键。所以说,注重对观赏石的文化注入是观赏石之乡提升运营模式、增加经济效益、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必由之路。
三、观赏石之乡的下一个目标应是观赏石文化之乡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举国各地都在探索本地文化发展繁荣的路径。文化的发展繁荣,离不开本地文化资源的特色,根基深厚、特色明显的文化才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灵璧地区的观赏石产业,与其说是一项经济产业,毋宁说更是一项文化产业。应该说,灵璧石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是无比丰富的,采取得力的方式深入开发灵璧石的文化,建设观赏石文化之乡,以灵璧观赏石文化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塑造人们的心灵、提升人们的素质、引导人们的行为、培育特色的文化人才、扩展和提升地方的知名度,正是促进本地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也是使观赏石运营走上高档次运营的途径。走上这个途径,需要有关部门和组织邀请有关专家进行精心的文化策划,进行周密的文化引导、大力的文化宣传,实施有效的观赏石文化战略,经过相当一段时期的战略推行,使全地区的观赏石文化浓度普遍增强,观赏石文化运营与观赏石经济运营相融共升,从观赏石资源提供地跃升为观赏石与观赏石文化资源共同的提供地。
建设观赏石文化之乡,需要配备相应的人才战略和可操作的政策,以开放的视野站到新的高度,以科学的管理增进效果。先期应主攻能够造成震撼效果的名牌即极品灵璧石的文化打造,不断以创意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魅力推出震世作品。我相信,伴随着观赏石文化之乡逐步成长的足迹,观赏石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美妙境界的时期就必然到来。
上一条:关于赏石哲学的粗浅思考 下一条:灵璧石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