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83379692

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观象新闻
世纪老人 相聚观象
发布时间:2020-08-18                  点击次数:2066


2019年5月10日下午,观象博物馆迎来了两位特殊身份贵宾。他们是同为88岁高龄的灵璧石文化泰斗孙淮滨老师和来自万里之外大洋彼岸的加拿大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王克文老师。




孙淮滨:著名文化学者、灵璧石文化泰斗、中国传统钟馗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代表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赏石艺术传承人。



王克文:加拿大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 , 作为灵璧石文化先行者之一,一直积极致力推动中国赏石文化走向世界。



下午5点,在泗县观赏石协会秘书长武廷春先生、加拿大观赏石协会荣誉会长栾永军先生的策划下,由观象博物馆精心安排,“世纪老人 相聚观象”促成了两位耄耋老人短暂而隆重的会面。




当两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在观象握手一刻,众人掌声响起,大家见证着两位高龄灵璧石文化传播者的相聚。两位既是灵璧石界高龄老人,也是为灵璧石文化传播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化传播者,他们见证了当代灵璧石文化的发展,见证了中国赏石界从萌芽至百家争鸣的繁盛......


当代灵璧石文化的发展已近40年,40年的时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短短一瞬,而在灵璧石文化发展史上却是最重要最宝贵的40年,也是浓墨重彩的40年。从最初无人识,到现在成为家喻户晓的收藏品,在这过程中有众多灵璧石文化传播先行者在奋力发挥自己的影响,履行着一个灵璧石爱好者的义务,灵璧石文化就在这万千传播者的努力下生根、萌芽、发展、壮大。



孙淮滨、王克文两位老先生是当代灵璧石文化传播的代表人物,也是引路人。一个自认是灵璧石文化的护卫使,勇于担当起灵璧石文化的发掘,倾其所有,风雨无阻历经数十年查阅古籍,考察、论证、推广灵璧石文化。有了孙老基础工作的奠定,灵璧石文化才有了历史华彩,才有了我们今天了解到的灵璧石文化;另一位则担当起了灵璧石文化海外推广的重任,为将中国赏石文化推出国门,不顾年迈、万里之遥,自认肩负传播的使命,在中国、加拿大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及时有效地将中国赏石文化信息传播至国门之外。更在加拿大创建了观赏石协会,成为创会会长,真正做到将天下第一石名享中外。





观象博物馆理事长 李昌银先生


活动座谈由中国灵璧石会馆馆长王晨先生主持。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有:观象博物馆理事长李昌银先生,加拿大观赏石协会会长栾永军先生、灵璧县观赏石协会会长李森先生、灵璧县观赏石协会秘书长孙礼强先生、灵璧县观赏石协会副会长庄红军先生、泗县观赏石协会秘书长武廷春先生、河南省永城市观赏石协会会长郭峰先生、淮北市观赏石协会会长王敬华先生、淮北素石山房张超先生、观象合伙人张振君先生、吴玉伟先生,等及十余位赏石家及闻讯赶来的赏石爱好者。


座谈中孙老说:王老不远万里将中华赏石文化传播到国外,我很敬仰他,但却一直不得见。这次由观象博物馆精心安排,意料之外的惊喜,非常感谢观象博物馆的用心安排。希望观象博物馆不断完善,继续为推广灵璧石文化做实事、好事。这也是大众期盼的,希望中国赏石界能有更多的“观象博物馆”出现。


王老则跟大家比较了国内、外不同的赏石理念。并表示将会把国内外不同的赏石理念及时交换传递,让外国友人和身在国外的同胞及时感受、了解到中国赏石氛围的同时,也会将国外好的赏石讯息带回,相互借鉴、学习。


观象博物馆理事长李昌银说,中国赏石文化需要有更广阔的传播空间,我们需要有孙老、王老这样有知识素养、有奉献精神的传播者。我们相信,中国赏石文化如能优化传播必将受到外国友人的欢迎。二老是在赏石界有很大影响的老前辈,也为中国观赏石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我们愿接过二老的衣钵,将赏石文化事业发扬光大,希望二老能多给予支持和指导。



为给二老提供一个安静、高质量的会面环境,活动前,观象博物馆对外秘而不宣,参与人员也严格把控。座谈会上参与嘉宾栾永军、武廷春、李森、王敬华等陆续做了简短发言,表达了对二老的崇敬及最美好的祝愿。会中间隙河南永城赏石协会会长郭峰先生及夫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香道表演、古琴演奏。





一缕香,一首曲,参会者在古香古色中静思石事,听琴闻香。在两位老人的闲谈中感受石事多变、唯心可期的赏石情怀。并于稍后一起参观了观象博物馆精品展厅。


加拿大观赏石协会名誉会长栾永军先生


灵璧县观赏石协会会长李森先生



                                       

主持人中国灵璧石会馆馆长王晨先生


泗县观赏石协会秘书长武廷春先生


河南省永城市观赏石协会会长郭峰先生


淮北市观赏石协会会长王敬华先生


观象博物馆合伙人张振君先生


观象博物馆合伙人吴玉伟先生









加拿大观赏石协会创会会长王克文先生赠送墨宝


“观象”释义:

“观象”出自《周易·系辞上》:“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大概的意思是观察卦爻之象,用以测吉凶。


“象”在中国艺术语境中比较复杂。《韩非子·解老》中将“象”确立为“意想者”,介于“形”与“意”中间,按照主观性融入程度差异,区分为“物之象”、“意之象”、“象外之象”。“物之象”指可见的客观事物与现象;“意之象”是经过审美主体想象的艺术形象;“象外之象”时指有限艺术形象之外的意蕴。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象”理解为“现象”,以区别于康德提出的“本体”。“本体”是人类不可认识的存在之物,我们能感知到的就是“现象”或“象”。


观象博物馆工作规划:

定期组织国内严谨的学术会议,资助有价值的赏石出版物出版,推动国内赏石基础理论的研究与传播。


把观象艺术街打造成国内高端灵璧石交易中心,包括:寄卖交易平台、数家赏石私人会所、实体拍卖公司。













上一条:新书推荐丨《中国赏石美学》发布会
下一条:骚气的观象​—观象博物馆理事长李昌银年终絮语(2019.12.23)
您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