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83379692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前沿
赏石巧题名 妙与诗话通 | 观赏石题名琐谈
发布时间:2020-06-02                  作者:Admin                 点击次数:1268

本文作者:赏石艺术理论家侯桂林先生

一、“名正言顺”


中国的取名、题名、命名等“名”文化是有特色的民族语言和情感的诗性创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凡是能被看到、感觉到的存在物,大家都会呼之以名,每个名不仅代表着对象的个性特征,也揭示着该存在物的“自我”价值,因为有了“名”才有了自我。老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以“观赏石”这个名称为例,从古至今就有诸多不同的名,如奇石、怪石、丑石、异石、供石,20世纪末又名观赏石,在港澳台地区则名之为雅石,日本和韩国又分别名之为水石和寿石。同一事物之所以有不同名称,是由其各自文化背景和科学发展水平不同而造成的。所谓“观赏石”它原本是一种由自然生成的存在物,俗名叫“石头”,而观赏石这个名称所反映的内容,就将它同自然界的其他岩石有了明显的区别,因为有了“观赏石”这个名,它就有了体现自我的价值,这个自我告诉人们,观赏石不是普通的石头,它是自然文化和艺术文化合二为一的审美载体,不但可观,而且可赏,它不但具有自然美,还具有艺术美和道德美。由此可见,收藏观赏石不只是单纯收藏一个物件,而是从这个物件身上能感觉到它身后蕴藏着的文化、艺术和道德等价值。名为观赏石,它不仅仅是反映石头的奇或怪,更反映出它是美的(奇或怪不等于都美)。

 

二、“点石成金”


一般的名字或名称只是代表某人或某物的一个符号。而给每件观赏石题一个独具“魅力”的名,是该件石头安身立命的根本。顽石无名仍是顽石,唯有了一个好的题名它才有了生命,有了这个生命,便预示着它可以万古生辉,价值连城。好的题名就能够“点石成金”。

 

三、观赏石的题名原则


著名雨花石专家刘水先生在其所著《观赏石概论》一书中,就观赏石题名题咏提出了“科学题名”和“艺术题名”四原则:一要名副其“石”,二要雅俗共赏,三要情理交融,四要言简意赅。笔者对此四原则无可非议。但还想再补充如下:

 

观赏石原本是一种把人类生态变成直觉审美形式的诗性感性文化艺术品,其本质还是审美,其内涵是励志抒情。能为每一件观赏石都题个很好的艺术名,这个名还应突出四项美学原则:一则是新颖别致,与众不同。二则是典雅可敬,不染俗尘(此俗指低俗、庸俗、媚俗);三则是含蓄蕴藉,意境幽深;四则是朗朗上口,易记易诵。概而言之,为观赏石题名必须注重名字的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趣味性和音韵节奏的音乐性。若五性齐具,则肯定是好名。

 



四、观赏石的题名方法


如前所引,名之所取,根于心意,沿于时尚,因时变迁。翻阅古今石名题写,其方式方法不外乎以上五种:

(一)直观式即兴题名

所谓直观即兴,是由石之“再观”的可直观形象,无须艺术构思便即兴题名。如北京故宫御花园里一件珊瑚化石,因形似“海参”便直题《海参石》,上海豫园的古太湖石因多孔多洞、玲珑剔透便直题《玉玲珑》。以郭克毅先生主编的《中国观赏石谱》图谱为例,张靖先生藏石(因估计1.3亿元天价轰动国内外)直名《雏鸡出壳》,李广居藏石直题《南飞雁》,中国地质博物馆藏矿物晶体石如花怒放而直题《花儿朵朵》,山旺博物馆藏一形似元宝的黄石头直题了《金元宝》,笔者收藏一太湖石也即兴题为《观石听涛》等等。

(二)寓意式创作题名

所谓寓意创作是指每看到一件能引起观赏者浮想联翩的好石头,通过反复阅读、用心感悟,然后根据石头所蕴含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品位进行艺术构思,最后赋予其深刻意义和意思而题名。如古代文人雅士常以儒学精粹之“仁义礼智信、福禄贞祥庆”十个字寓意真善美而为石题名,以达借石言志、托石寄情之目的。如苏州留园几块太湖石分别题为《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朵云峰》;杭州花圃之英德石《皱云峰》、浙江博物馆藏之《仙人峰》、北京中山公园之《青云片》;明代文徵明所藏供石《釆云峰》、《天池峰》、米万钟所藏《锁云》(现由上海周易杉藏)等举不胜举的名石石名,几乎都用了“云峰”二字。为什么古人都喜欢用这两个字为石题名呢?笔者经研究认为,用云峰二字题石名都是取自《诗经》“山出云雨、以润天下”的意境和意思。都有“山集石而成,云由石而生,雨因云所成,水因石而清”的含义,而“以润天下”才是这些文人雅士、达官贵人处世的精神根本。同时也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雅文化内容。

再如青州偶园内藏有的四件明代古太湖石,分别用福、寿、康、宁四字命名,藏家的美好寓意一目了然无须多述。

当今许多赏石艺术家也大多采用寓意式方法为石题名,他们都能够把对石头的抽象感觉用题名变成形象美好的艺术品。如来层林先生(已故)的三峡画面石《东坡观景》、李广岭先生之《孟母教子》、李祖佑先生之大理石画《银狐踏雪》以及笔者所珍藏彩灵璧组合石《拜石遗韵》等都各有美好的寓意,因篇幅所限不再一一列举了。

(三)借用诗词书画名句题名

诗言志,画写景,人力不能到,始识天有功。既将观赏石视为艺术品欣赏,除去它的天然属性一面,观赏石也是赏石艺术家的精神产品。他们在发现“石”上诗情画意的自然美之后,特别是那些一看便能联想到某石的形象同某句诗词、某幅绘画以及某件雕塑作品有异曲同工的艺术价值后,往往情不自禁地借用既有的诗词名句为它们题名。如来层林的风景画面是《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宋•苏东坡词句)、刘水先生的雨花石《春风杨柳万千条》(毛泽东诗句)、王世定先生黑彩陶石《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线风光在险峰》(毛泽东诗句)以及人物肖像石《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唐•王慎诗句)、文字石《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唐•李商隐诗句)以及笔者藏历山梅花石《万山皆寂寞 独俏一枝春》(国画大师潘天寿“题月梅图”句)等等更是多不胜举。这种用诗词书名句为藏石题名若用得恰当,就比自己的创作更有意境和韵味,他们对人们产生的心理诱导也更为深刻而影响远大。因为大诗人、大画家的艺术修养和功力毕竟非吾辈可比。这等事半功倍,我们何乐而不为?

(四)使用谐音增减组合式题名

此种方法为石题名也被广泛采用。常看到一些石友取“蝙蝠”的谐音为“福”、取葫芦的谐音为“禄”、取吉羊的谐音为“祥”,用三字组成“福禄祥”为自己的形石作品题名可暗示美好的心理要求。

(五)“主题先行”式题名

主题先行方法主要用于小品石组合题名,他们大多是以一两件小品石引起创作冲动,未来作品的形式、内容、名字都早已成竹在胸。这类作品的题名大多采用成语、典故、童话、寓言或古典诗词等既有语言名称。如上海俞莹先生的《文房四宝》、陈老二的《纪晓岚》、朱晓峰的《对酒当歌》、梁福伟的《望子成龙》、陈金财等的《老子出关》、河北李彦森的《三打白骨精》《三叟堂》《子曰》《朱门之外》,山西耿爱科的《责无旁贷》《鬼虽寿》、王喜成的《苏武牧羊》、闫宝生的《走西口》《寒江独钓》,段全文的《竹林七贤》、魏五洲的《煮酒论英雄》以及笔者的《四菜一汤》《花香鸟语》等等均属此例。


总之,为观赏石题名的创作方法还有多种多样,其形式更应该百花齐放,可一石多名,也可一名多石,这些非本文所能顾及。从普遍意义上讲,为观赏石巧题一个真正好的名字应该是情景交融、妙与诗画相通,既与众不同又可得到大众认同。否则便会落入弄巧成拙、孤芳自赏。若题名意义不大,方法不巧妙,还不如“无题”无名的好。

上一条:观赏石的美学思想和现实意义
下一条:中西方赏石态度的差异
您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