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83379692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前沿
一座山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8-24                  作者:Admin                 点击次数:1069




偶得一方山形石,如获至宝、欣喜不已。自认为这是近年来所得比较满意的一座山了。

痴石之人,得遇爱石,一扫多日石荒之苦闷,仿佛云开雾散一朝拨云见日,人生快哉,莫过于此。然则静谧下来,细品之余,回顾得石前后,围绕此石种种,心湖却又泛起丝丝波澜,久不平息。


淄博文石


见到它之前,我正在欣赏石友琳琅满目的藏品,豪华底座,洞石居多,景观石次之,山形亦不缺乏。石友谈兴甚浓,我却意兴阑珊,兴趣乏乏。这时我的目光被偏僻角落的破败货架上一方落满尘土的山形石所吸引,于是驻足而伫立久久不能移目,石友跟随上前,指着此石却明显有些惭愧的言道:石质、纹理、老皮壳、都没得说,还是原石原底,多年前高价买回来的时候想当个山玩,找好师傅配了底座,但是,山峰左边完美了,可惜右边峰头探出去这么一块,破坏了这个好山了...要是这个峰缓坡下来,这个山就完美了,现在只好放在这里...。石友扼腕叹息,遗憾、懊恼、嫌弃之意溢于言表。我听的目瞪口呆,自然也就从善如流,顺利得石。



取回这方不为主人所喜的石头,只是简单的清理下灰尘,便安置于案,一座好山便跃然眼前。历经岁月侵蚀、风雨淋洗的老皮壳暗灰而苍白,陈草腐叶之迹满覆其上,经年不褪,手拂不去,原始而又沧桑。身一近前便有一种远古的气息扑面而来,那是一种阅尽了世间繁华,见证了草木枯荣,惯看秋月春风的淡然与从容。


满满的“荔枝纹”密布其身,其势雄浑,其状若狮,静伏若寐,似乎稍有异动,便要惊起欲扑。好一座气势雄浑、天地造化的“狮王山”。



好石自然不能孤芳自赏,迫不及待分享于诸友,奈何诸友反馈却多与石主之见不谋而同:其山之侧无缓坡至脚,枉而为山。勉强谓山,太过牵强,不足为供...

“无缓坡至脚,不足为山”乍听似乎有理,细思却觉偏颇之极。好友思维陷于僵化模式,囿于定式成见之藩篱而不自知矣。不可否认,好石皆有或多或少的规律可循,此规律亦来源于赏石人经验的总结,但赏石审美绝没有定法,在大自然天马行空、诡奇莫测的天工造物面前,如果拘泥于石型的定势、名家的定语,只带着教条般的固化思维去择石审美,很容易就会盲目、错漏而无所适从。按图索骥,前路定然越走越窄,终无所获亦不奇怪。



景观有类别,审美无局限。山形石、象形石从来就不是泾渭分明、不可逾越,就此石而言,此山形饱具象形之美,惜乎吾友不可视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世间美石常有而读懂之人不常有。兵无常法,山无定势,世间并无美石可完全用定法常式去规范和束缚。当我们笃信“山形石主峰宜左不宜右”、“无缓坡至脚不为山”的时候便真的陷入了僵化而死板的程式化错误思维中去了。


大自然中并无一石相同,造化之神奇,常刷新人们对于审美的认知,而我们的认知相对于造物主的大美来说还十分的浅薄和有限,只有保持虚怀若谷的虔诚心态、勇于尝试探索的赏石思维,融汇中西方艺术审美的长处和精华,抛却虚妄固化的观念和成见,广泛涉猎、注重生活中的人文素材积累,以传统文化精髓和自然为师去学习、去思考、触类而旁通,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才不至于与美石擦肩而过,你却正在慨叹:世间美石何其少也!


人们对大自然中美石的认知就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现阶段在赏石文化的认知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遍观周围,论石讲山、写文出书者众,名家名言层出不穷,好不热闹。但也毋庸讳言,看似丰富、百家争鸣的石界理论成果只是我们赏石征途中的一个驿站、一个起点,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认知,甚至只是一个鱼目混珠不乏杂质的结晶体,而我们不能停止脚步,面对前人的赏石成果和经验,我们学习、借鉴,吸收营养,但也同时需要不断的用实践和独立的思考去提纯、过滤、辨析然后丰盈。


人类的文明的进化史告诉我们不能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从“茹毛饮血”到现在我们可以“遨游太空”,我们无数的先人从没有停止过前进的步伐。而传统赏石文化的积累和当今赏石人的总结与思考从某个角度来说只是借给了我们一个再向上的肩膀,给了我们一个借力的平台,让我们继续攀登,我们可以稍作停歇,俯瞰美景,但不必沉迷,继续向上,我们终将会拥有更广阔壮美的天地。


赏石其实就是一种审美的艺术,如果将石界比作江湖,审美就是我们仗之闯荡江湖的根本。而赏石又是一门奇特的艺术,因为赏石的功力很多时候都来源于石头之外,赏石的世界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综合素养的映现呢?


如有一山,无眼耳鼻舌,无缓坡至脚,只具其势,或为妙品。


固话:0516-83379692

投稿微信:15062198710

藏品咨询:15952182101

邮箱:1219455100@qq.com

地址:徐州观象艺术街

收藏经典

经典您的生活



上一条:一块石头,再现神迹
下一条:审美境界及赏石的美学意义
您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