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也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万物不美,价值最美。此层次审美纯以价值为尺度,没有美的概念。始终在进行物与价的评判。
第二层,以众人之美为美。此层次具备了初步的审美意识,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同质化和庸俗化商品缺乏甄别能力,收藏与投资的功利性较为明显,欣赏可以为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愉悦,但他们和艺术品之间依然是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或许玩物丧志,但达不到万物尚志。
第三层,物我合一,风格化审美。在审美活动中,对于自己的喜好渐渐明确并有意愿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与理论水平。风格化审美可以为自己的收藏升值,因为懂,所以美。比如我们初看宣德炉,便觉得三足两耳平平,但加入明朝审美背景,造型意义,耳和足的细分,年份及包浆种种,一件器皿,便可以说出一段历史。美的就不仅仅是器皿本身,而是器皿的人格化和审美主体的风格化。
在此境界,形成自己的概念,达到化境,方可捕捉到别人看不到的美。
赏石直接越过审美的第一二层次,起点便是在第三层了,能够读懂石头和并和石头通灵的赏石人,他们的欣赏是一种饱含情感的艺术行为。
画面可以给你音乐感,音乐可以给你画面感,赏石可以给你身临其境的自然感,玩到境界高妙处,便是万物皆有趣,调动你的感官去感应天人合一。
欣赏一方美石,是欣赏一个意念,是造就一个梦幻。
赏石即赏自然,赏被美石吸纳了的天地灵气。它让你从精心的打磨和刻意的雕刻中解放出来,直接赋予自然之美内外统一的意义。
云林石谱云:物象宛然,得于仿佛,虽一拳之多,而能蕴千岩之秀。大可列于园馆,小或置于几案。如观嵩少,而面龟蒙,坐生清思。
随缘所得与苦心搜罗,都是赏石人的缘分,缘之所至,则奉为至宝。
红楼梦是一个和石头有关的故事,女娲补天剩余的顽石,幻化为美玉来到繁华世间,历尽心酸甘苦,说起来是爱而不能。顽石也可做美石,看似百无一用,因为有情,在欣赏
者的眼里依然如宝似玉。
“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俗用无所堪,时人嫌不取。”说的是白居易的两片丑石,后这两片石竟被引申为白居易是清官的楷模,两袖清风,这解读有趣也偏颇。乐天居士因石留诗,乐的应是“一可支吾琴,一可贮吾酒。”安的应是“人皆有所好,物各求其偶。”喜的应是“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东坡爱石,众所皆知。从风华正茂,到剑老无芒,直至乘风归去;石头都伴随着他的人生,见证着他的悲喜。东坡《咏怪石》一诗,意分三层。第一层写怪石“粗险”和百无一用;第二层写怪石托梦为自己辩解;第三层写东坡重新认识了怪石,丑石由此被赋予了高尚的“节概”。之后苏轼对于赏石标准提出的“丑”字诀,应也包涵了对这种品质的肯定与推崇。其后不久,东坡画的《枯木怪石图》,多半是对这块石头的形象描绘。
痴如宋徽宗,为石之大峰特秀者,不惜封侯加爵,花石纲更是为后人所诟病。作为一个君王,以举国之力去爱石,过犹不及,反而不如普通人爱的自在。字画、石头应该希望徽宗不是君王,只是品位极高的风流才子。
萨特说,人之所以想要占有物,是为了扩展自我,我们只有通过观察自己拥有的东西,才能判断自己是谁。对于赏石人来说,石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石头已经化为赏石人的一部分自我,从而本能地在私人物品中存储记忆、情感、经验和价值。
赏石的过程,是被石头训练的过程,也是思贤和内自省的心灵回归。疫情当前,对于我们自身,对于自然造化,难免有更多的思考。人类何其渺小,而精神力量却又无比强大。
佛家讲,随缘化物,所谓的善缘,只是我们对美对他人多一些善意的执念。
我们一方面深感身外之物如过眼云烟,另一方面,总有一些事物会变得尤其意味深远,当我们感到恐惧、孤独、悲伤时,这些东西会给予我们安慰,向我们确证生命的重量和价值,万物之中,希望最美,最美之物,永不凋零。愿此时,美石给你以慰藉。
固话:0516-83379692
投稿微信:15062198710
藏品咨询:15952182101
邮箱:1219455100@qq.com
地址:徐州观象艺术街
收藏经典
经典您的生活
上一条:一座山的思考 下一条:赏石巧题名 妙与诗话通 | 观赏石题名琐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