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6-83379692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前沿
瘦、透、漏、皱之外,浅谈赏石之趣
发布时间:2020-08-20                  作者:Admin                 点击次数:1398
传统赏石美学,曰瘦、透、漏、皱。可以说,赏石文化与文人思想是相通的,赏石四法,是一种智慧,也是艺术化的人生态度,虚实结合,瘦、皱为实,透、漏为虚。

“瘦”是筋骨,中式审美,常说耐品,第一眼看去或许是平淡的,反复品味,方能得其精髓,品的便是筋骨。

“皱”,更多的代表一种变化与矛盾,以矛盾的对抗来达到视觉的平衡。

再说“透、漏”,这二者可以并称为赏石审美的虚,借用英国美学家贝尔“有意味的形式”这个命题来解释,“空灵幽微、悠长飘渺,云诡波谲”应该就是“透、漏”的意境了。

赏石理论一部分是追古,是文化的传承,审美却日趋多元化,没有固定的标准。如果将审美比作是视觉与心理的盛宴。艺术品则是有味道的,宏大带来的震撼,优美对内心的软化,悲伤与快乐的感染,这些审美体验都是艺术品的味道,有趣也是其中一味。

在瘦、透、漏、皱之外,让我们一起从有趣的角度谈一下赏石艺术吧。
 
观象馆藏 眼镜

眼镜这方石头,非常有意思,尺寸恰好,没有过大,也没有过小,恰好就是正常眼镜的尺寸,字因谐音而有谐趣,象形石因尺寸恰到好处而有谐趣。眼镜在近现代普及,石头形成于亿万年之前,冥冥之中,时间老人会不会捋着胡子忍俊不禁呢。

小石头也有大趣味,摆于案头,闲时可赏它有趣,也可充当笔架山。

 
 观象馆藏 面包

艺术品的命名可以说是艺术品的二次升华,面包这方石头,如果不称其为面包,或者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的名字,因为它形状规整,可以像很多东西。但这许多可以选择之中,偏偏面包这个名字选择了它,也拯救了它的过于规整。石皮给人以刚出炉的面包的即视感,面包皮与面包的分界,真的是,自然之力冷幽默一下,足够悄悄发现的人见一次笑一次。
 
观象馆藏 媒婆

因为促成了太多人的姻缘,所以必定是能说会道的,以至于把嘴巴都说尖了,“媒婆”是白灵石与灵璧石的伴生石,妙在结合得极好,脸部和手部的结合线非常规整,虽说盯着石头看形象的相似度是最俗的看法,但奈何不了就是这般巧合。

鬓边的花,飘起来的衣褶,脸部上扬的动作,几笔一勾,得意洋洋的神态就出来了,这一桩媒,又妥了。
 
观象馆藏 澳洲奶牛

“澳洲奶牛”也是非常典型的灵璧石和白灵石伴生,整块石头上,白、黄、灰三种颜色,笔法是大写意,勾勒出奶牛的形状。相当符合时下流行的呆萌画风,似乎再看一会,“哞哞”的小奶音就要出来了。澳洲奶牛可以和前文提到的面包一起,组合成“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
 
观象馆藏 大丑蛙

这决不是变成青蛙王子那只,因为太丑了。目测是在唱歌,唱的是“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祝它早日找到它的丑蛙娘,尽快过上“丑媳、薄地、破棉袄”的幸福小日子。
 
观象馆藏 鳖

鳖这块石头很好的诠释了“简约与变化”,用最简洁的表达手法,在上部戳了两个洞,加上外围轮廓配合,就是一只鳖的形象。左下角不经意的再戳一个洞,让整个鳖的形象不那么沉闷。有趣就有趣在洞,石头上有洞的很多,但这么传神的一对大小眼,真是神来之笔啊。

正如《中国赏石美学》中所说,一种审美理念之所以能得以传播,往往不是因为提出者意境有多高远,更多的是在于让更多的人产生了共鸣。

有趣,也是一种共鸣吧。

固话:0516-83379692

投稿微信:15062198710

藏品咨询:15952182101

邮箱:1219455100@qq.com

地址:徐州观象艺术街

收藏经典  

经典您的生活


上一条:赏石巧题名 妙与诗话通 | 观赏石题名琐谈
下一条:何谓策展人 What is a curator
您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