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不谈爱情,俗,让那些坐在星巴克一角,对着灯泡晒太阳人去谈吧;我们可以谈谈艺术,再不然还有石头,让他们插不上嘴。
从哪里谈起呢?我们说说我崇拜的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的书法好,在中国妇孺皆知,历代皆有极高的评价。好在哪里?
他的主要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是他引领了把汉字书写从实用转入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现了书法艺术的觉醒,这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
图一:《兰亭集序》·王羲之
王羲之的字美,留给我们的爱情故事,也美。
16岁时,王羲之去相亲。一起去的还有他的几个兄弟,兄弟几个一起去海选,女方挑中谁是谁。其他的兄弟都很正装,个个仔细打扮,唯独王羲之着衣随意,到了后还很轻松地在靠东墙的床上一卧。可是,历史就是这样充满惊奇,这位“东床”竟然被选中了,于是才有“东床快婿”这一说。
王羲之的故事,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给我讲过;我想,告诉我这事的目的应该是励志,而不会是早恋启蒙。
年轻的时候,我也有过一次相亲的经历。感觉自己应该是一个文艺青年,怎么也得效仿先贤;到了人家家里,我就问媒婆床在哪里,最好找个靠东墙的。
媒婆十分吃惊,很异样地看着我:“小伙子,你太心急了吧?”唉,真是没有共同语言,太伤人啦。这事于我很挫折,以至于都不相信爱情,再没有过恋爱的经历。
一辈子不谈爱情,把青春都献给了石头,说出来我把自己感动得稀里哗啦。
我年轻的岁月,都撒在了渔沟周边的村庄里(灵璧石产地),以至于少年老成,老气横秋。《围城》里一个年轻女士(我记不起名字了)在埋怨自己身为高校老师的年老丈夫时,揶揄道:“你年轻过吗?”我觉得这句话是在伤害我。
不说这些,说到渔沟,我想起来自己还有过一次艳遇:那次去买石头,天太热,把外衣外套都脱下来放在村头一家里,天黑啦准备回去的时候,想起去拿衣服,在大门外听到里面两口子在打架。男的恶狠狠地吼:“说,这是谁的裤子?我就出去一天,就出这丢人的事!”
我一听完了,裤子不要了,保命当紧,于是“嗖”地一声,我像闪电一样划过夜色,消失于无形(这个故事情节曾被作者改编收录在其幽默小说集《烦着》中,中国文史出版社,当当与京东有售,编者注)。
中国人的爱情,是没有颜色的,像极了水墨画,留白之外就是黑白。西方人的爱情,为什么一定要说出来呢?火车都跑出老远了,还在那里对着喷气的火车屁股大喊“我爱你!”站在后面三米外冷笑的我都觉得脸红,真丢人现眼。尤其是油画里全是裸体,我都不敢直视,非礼勿视,需戴上墨镜欣赏心情稍安。
我们看看毕加索。
“我从不停留在一个地方,这也就是我为什么没有风格的原因。”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之一毕加索这样形容自己的绘画创作。巧合的是,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他的感情生活,不为谁停留,短暂驻足之后散发的是更为长久的新生爱情火焰。
毕加索的感情生活似乎和他的创作一样,从未有过明显的空档期,永远有人填补空白,世俗的情感规则在他这里屡屡碰壁。对于这个画坛巨匠来说,画画和爱情就是人生。爱情的纠缠流连给了他经久不息的灵感来源。
他的事太复杂,呵呵。不说他这些事,说出来不是“少儿不宜”,而是“50岁以下不宜”,于石界不好。
图二:《恋人》·毕加索
但是,我们只能不要世俗地理解这位旷世艺术天才,也许他不是感情泛滥,他的每一份感情都是认真的,由画作证,轻浅的感情画不出如此炙热的火(我想是),他的画就是火,灼了每一个靠近他的女人,也激荡了整个世界。
毕加索说自己没有流派,因为他一直在创新;但是,在艺术史上他留下最深的痕迹,还是他开创的立体主义。
什么是立体主义,讲艺术史的那些书你会越看越糊涂,因为他们讲得太啰嗦;其实我觉得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就是:以前的作品画的是看到的,立体主义画的是想到的。比如一条鱼,别的画家画一只眼,因为我们只能看到鱼的一面;但是,你一定会想到另一面还会有一只眼,毕加索就画出来了。所谓立体主义,就是将一切所要表现的对象进行分解、错位、歪曲、变形、破碎,然后在主观审美的支配下能动地拼凑、组合,立体地表现出物体的不同侧面。
我看国内石友们很喜欢聚在一起交流、旅游,我觉得可以邀请大家到欧洲来一趟,这边我接触到少量一些盆景、石头发烧友和组织,可以组织大家一起来欧洲交流、旅游。
我们一起看看下面这一堆青蛙:
图三:青蛙(伴生与白筋·写实)
第一个青蛙,艺术风格属于写实,表现方法用到了灵璧石里的伴生与白筋。围巾系脖,其上插花,你是否联想到尊夫人对镜自赏?很是臭美,很是趣味。
图四:青蛙(纹路·小写意)
第二个青蛙,艺术风格属于中国画中的小写意,表现方法用到了灵璧石里的纹路。灵璧石爱好者很多喜欢纹路,然而,并非所有的纹路都是有价值的。在《中国赏石美学》里,我把纹路区分为表现性与装饰性的(珍珠等其它也是),这个青蛙眼睛的纹路就是表现性的,很精准,很写意。如果纹路既不表现也不装饰,有也意义不大,不要过分夸大纹路的价值。上周有个家伙拿块纹石向我炫耀,我说:你看你这个纹,放在这里有点多余,有点刺眼,跟黑社会(人)身上的纹身似的,和大金链子、小棉袄一样,属于政府打击的范围;你这个法搞收藏,会成为流氓反革命的。
这个小石头,后面少掉一块,有人以为缺憾,其实是艺术上的变化,是趣味,艺术最怕的是中规中矩,最希望的就是意想不到,而且这个石头是写意,不是写实,不必秋毫毕现,三流的画家才那样出力不讨好。
图五:青蛙(沟壑·小写意)
第三个青蛙,艺术风格也属于中国画里的小写意,表现方法用到了灵璧石里的沟壑。这个沟壑运用的很有创意,增强了作品的起伏、层次感;青蛙身上本没有沟壑,要不是看到这个神品,我实在想象不出沟壑该怎样应用在青蛙这件“雕塑”身上。
图六:青蛙(纹路·大写意)
第四个青蛙,艺术风格属于中国画里的大写意,形象塑造主要通过形体来完成,身上的纹路属于装饰性的。
图七:青蛙(珍珠·西方现代立体派)
第五个青蛙,几何形状的躯体,挤在一起的两只眼睛,立马就能看出来艺术风格上属于前面提到的毕加索的立体主义;表现方法用到了灵璧石里的珍珠。恰到好处的是两只眼睛是异形珠,就是眼睛形状的珠子,这种珠子本身就特别稀少,又长在了该长的地方。
从艺术风格上讲,五个青蛙分别属于写实、小写意、大写意、现代派,横跨东西方主要艺术流派。
从艺术表现方式上讲,分别用到了灵璧石的纹路、珍珠、沟壑、白筋、伴生等,几乎穷尽了灵璧石所有的表现方式,把灵璧石的“本事”差不多都拿出来用了。用全国石友都能听得懂的话来讲,这叫“炫技”;用渔沟人的话说,这是“谝能”。
通过这一组小青蛙的欣赏,我想与大家分享石头收藏圈目前在选择藏品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其一,关于审美视野的问题。
这一组小青蛙的好,首先好在它们的精准。我们知道,观赏石不是人为艺术品,身上多一点少一点是很常见的,很难避免,但是这几个小石头却不多不少,很是难得。更难得的是,几个小石头分别代表着东西方艺术主要流派。美是多元的,千万不要用一个眼光搞收藏,在一些石友的眼中,上面非写实青蛙未必觉得是什么好东西。如果我们不能用宽广的视野收藏石头,很多神品就会从你手底下溜走,有人说这是缘分,其实是审美能力,直白地讲就是眼力。
其二,关于赏石代表性的问题。
前文中讲到王羲之与毕加索两人的艺术创新,一个艺术家之所以能青史留名,除了作品尽善尽美之外,还需要有创新,是开创者。我们熟知的刘翔肯定不是前几年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甚至都不是之一,他要是参加无障碍百米赛,都未必能入选,但是他在跨栏上能跑第一,他就是奥运冠军。在收藏石头的时候,要注意将它们分类,如果你的石头在某一类别中能凤毛麟角,是这一类别中的杰出代表,这就是好东西,这就相当于其它艺术门类中的开创性作品。希望石友们在收藏中注意收藏这方面的石头。
最后,我提醒石友,卖掉手里的普通石头,收藏一些好石头,一些有艺术价值的石头,有代表性的石头,好的东西,未来才会有广阔的价值空间。你看古董市场里汉代的瓦罐,到现在这么久了也不值几个钱;但是,每一个朝代,每一个艺术门类的艺术精品,代表性作品,个个价值连城。唐太宗在评价王羲之的作品时说过:“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收藏石头,有几个精品也就够了,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
这篇文章有点文不对题,说是谈艺术、石头与爱情,好像没有怎么谈到爱情?
——有石头了,还需要爱情吗?
( END )
上一条:以为是不像,其实是艺术 下一条:走遍灵璧•灵璧石纹路的形成及其 艺术表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