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在头脑里对表象(包括本书中的具象、意象和抽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认识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思维的延伸,它由一种事物延伸到另外一种事物上。各种视觉形象及其要素都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意境。
在联想过程中,存在着审美主体和客体,比如,人是主体,石头是客体。联想的结果,取决于主体和客体。审美主体,个体人并不都是审美主体,只有当他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并从事审美实践活动,才能成为审美的主体。同样一块石头,从没有接触过石头的人和一个长期接触石头的人感受不一样,不同美学素养的人感受也不一样。
通过联想,能够指向美与善,或者说联想合目的性的石头,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关于主体,不是本书论述的重点。我们下面说说关于审美客体经常有联想的两种审美倾向:禅与善。
非 象
禅,本是佛教语言,汉语据原语言音译为“禅那”或“禅”。
相传有一天,佛陀在灵山会上,登座拈起一朵花展示大众,当时众人都不明所以,只有大迦叶微笑了一下,佛陀当时就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禅宗就这样开始传承下来。
“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从字面上来看是指不用文字的形式来传承教义。千百年来佛教典藏浩如烟海,大师大和尚著述如山之高,但这累累书山首先为人们划定了范围,限制了人们的思维,阻碍众人以自身理解去对应教旨中传述的先验,而失去对自性的觉悟。文字中的虚幻与局限,无法全面揭示自性的发展。真正的要旨实相,并不执着于文字。无法用文字形容解释的禅才属于大智慧。
空
禅的境界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人类创造了语言文字表达思想,然而语言文字远没有思想那么丰富。如果说禅,即用文字,用语言,是不能准确表达禅境之丰富的。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哲学永恒的话题。哲学家卡尔波夫把存在理解为三个世界:物理自然世界、人的精神世界、语言文化世界。这样就好理解了。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但是,语言有其局限性,用语言无法完整地表达人的精神世界和物理自然世界。
观息,又名1990
还有,艺术审美不能脱离主客体的存在。面对同样一块石头,由于欣赏者积累的知识、经验不同,它们的审美体验是不一样的。
对于那些意蕴丰富的石头,我们无法用语言与文字准确诠释其意涵。对于这样的石头,一般就称其为禅石。
说到禅石,注意不要把禅石扩大化。要剔除两类伪禅石:一是像和尚、观音一类的象形石,它们是和宗教有关的象形石,但不是禅石。还有,一块石板,一个圆蛋子,没有丝毫的变化,像一张白纸,这也不是禅石。佛说“万有皆空,空含万有”。禅,既“空”,也“万有”。但“空”是“万有之空”,而不是一张白纸。
无 题
下面说禅石的命名与配座。
我认为对禅石最好不要给其取名字。我们之所以要给石头命名,最主要的是想点题,这里的题是主题的题。我们有一种冲动,就是想把自己对石头的理解传递给他人;但是,您会发现,您取任何一个名字,都不能完整概括它的意蕴,如同前面说过的禅意,这正是禅石的魅力所在。在奇石欣赏方面,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联想,您取的名字,既不能完整表达您的思想,也会限制别人的想象,所以,对禅石最好不取名字。没有名字,怎么区分?我们可以像现代抽象画一样,用“无题”等来命名。但都用“无题”命名还是无法区分,也可以继续学习抽象艺术家们的做法,比如用发现石头的日期给石头命名,甚至随便找一个无意义的数字、字母给石头命名等,都是可以的。
石头的配座,最好简单,不要试图点题,以免画地为牢。
不光是禅石,一切赏石的底座都要简单,要让其他人不受干扰地赏石。注意,要有助于其他人欣赏石头,要把石头作为独立艺术品去欣赏,而不是把石头当成整个艺术品(包括底座)的一部分,要对石头有信心,底座在赏石过程中最好扮演安静的角色。要包容、欣赏赏石的残缺,即使石头存在不足,存在缺憾,但这是大自然的造化,惊奇和缺憾,正是赏石的魅力,左右着石友的喜怒哀乐,使人欲罢不能。
永 恒
本文中展示的“非象”、“空”、“1990”、“无题”、“永恒”等,都是很好的禅石。只是,我也没能把持住,还是给其中的几块禅石命了名。
按照前面的论述,有完美的外形,丰富的内涵,其实灵璧石中能称得上禅石的应该非常少。事实上,禅石的形成,远比具象石要难得多。
“无题”这块石头,石质石皮非常漂亮,是灵璧罄石的典型代表。其形状好像大地张开一个大口,上面似荒原之上残埂败落,我看到的是震撼、无常、永恒与空幻。
这就是欣赏禅石、抽象石的境界,它似乎胸怀万千,然后又平淡似水,最后是空空如也。
善,是人们在与具体事物接触,受到具体事物影响和作用的过程中,判明具体事物的运动、行为和存在符合自己的意愿和意向,满足了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要,产生了满意的感觉后,从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取出来的概念。
每一个民族,每一方地域,都有自己的文明。五千年中华文明,留下了太多的文化记忆。有一些文字与符号,能够给我们带来美好的联系。比如龙,给人以富贵、避灾、祈福的联想;乌龟,给人以长寿的联想,像王八的也都假装自己像乌龟;元宝,能给人以发财、致富的联想,等等。在中国古典家具、剪纸、石雕等器物上,寄托着中国人最美好的想象。
下面这两组石头,分别取名“福禄寿喜”和“衣食住行”。
第一组选用了罄石“福田”(石头为文字石“田”);纹石“汉宫舞韵”(象形石,如官袍加身的舞者);蛐蟮石“龟山”(石形似龟似山);灵璧杂石“观音送子”(远山之上,观音怀抱童子)。
福 田
汉 宫 舞 韵
龟 山
送 子 观 音
第二组选用的是彩石“蚕”;吕梁石“司南”(吕梁石中象形石比较稀少);纹石“阿房遗宝”(似砖头);吕梁石“乘风破浪”。
蚕
司 南
阿 房 遗 宝
乘 风 破 浪
两组石头传递出中国人才能理解的美好愿望。
很多收藏者喜欢收藏和自己属相相同的生肖石,也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对善的向往。
讨论完了本章的美学法则,之后让我们欣赏一些灵璧石中供石、禅石等抽象石吧。
金 台 承 露
混 沌 初 开
藏 宝
本文节选自李昌银先生《中国赏石美学》
上一条:灵璧石与经史典籍 下一条:观赏石的美学思想和现实意义 |
![]() |